【外科】术后指导二
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措施
(1)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以及术中情况。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。
(2)全麻术后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,改为半坐卧位,以降低腹壁张力,减轻切口疼痛,有利于呼吸和引流,并可预防隔下脓肿形成,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,预防术后肠粘连。
(3)术后禁食,遵医嘱予以静脉补液、抗炎。待肠蠕动恢复、肛门排气后,第1日进食流食,第2日半流质,3~4日后普食。
(4)观察有无切口感染、粘连性肠梗阻、术后出血、腹腔感染、阑尾残株炎、粪瘘等并发症发生。若有异常,及时通知医生处理。
(5)阑尾切除术后较少留置引流管, 只有在局部有脓肿,或阑尾残端包埋不满意及处理困难时采用。一般在1周左右拔除。妥善固定引流管,防止扭曲,受压,保持通畅;经常从近端至远端挤压引流管,防止因血块而堵塞;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、性状及量。
腹外疝术后护理
(1)取平卧位,膝下垫一软枕,以减少切口张力,次日改半坐卧位。
(2)术后6~12小时若无恶心、呕吐,可进流质,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。行肠切除吻合术者需待肠道功能恢复后进流质、再过渡到半流质、普食。
(3)采用传统术式者,术后3~5天可离床活动;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者,术后可早期离床活动。
(4)监测生命体征,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、阴囊有无水肿,必要时托起阴囊。
(5)防止腹内压增高。咳嗽时协助患者用手按压切口;尿潴留者导尿;便秘者及早给缓泻剂。
(6)预防切口感染,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。
痔疮术后护理
(1)病情观察:需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渗血情况,警惕内出血的发生。
(2)疼痛护理:评估疼痛原因,或使用镇痛药,去除多余敷料等。
(3)尿潴留处理:术后24小时内,嘱病人每4~6小时排尿1次,必要时导尿。
(4)饮食管理:术后2-3日内进流质饮食,然后进无渣或少渣饮食。
(5)控制排便:避免术后3天内排便,有利于作品愈合,若有便秘,可用缓泻剂,但禁灌肠。
(6)温水坐浴。
(7)预防并发症。
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护理
(1)生命体征监测,去枕平卧6小时,头偏向一侧。
(2)加强营养,合理安排饮食,给予高热量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易消化饮食。
(3)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、运动、肌力、温度、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,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。
(4)疼痛时给予镇痛剂。
(5)观察皮肤受压情况,定时局部减压,预防压疮发生。
(6)保持引流管通畅,观察引流液颜色、性质、量,每日更换引流袋,并记录引流量。
(7)观察伤口渗血情况,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。
(8)术后一周卧床期间进行直腿抬高锻炼,预防神经跟粘连。
(9)指导患者做腰背肌的锻炼:①挺胸,患者仰卧,以双肘支起胸部,使背部悬空;②五点支撑法(1周后开始),患者仰卧下肢屈膝屈髋,双足放置在床上,双肘支撑用头、双肘、双足撑起全身,使背部尽力腾空离床;③三点支撑法(2-3周开始),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,用头及双足撑在床上,全身腾空后伸;④背伸法(“小燕子”5-6周开始),患者俯卧,抬起头,胸部离开床面,双上肢向背后伸,双膝伸直,从床面抬起双腿,即身体的两头翘起,双肩后伸,腹部为支点,形如“小燕飞”;⑤锻炼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决定,锻炼的幅度及次数应逐渐增加,在不疲劳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。
(10)单纯椎间盘切除的患者,术后3天即可下地佩戴支具行走。
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护理
(l)体位:患肢抬高30度,以利静脉回流。
(2)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:下肢静脉曲张作剥脱木后即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加压包扎,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,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,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。一般2周后拆去绷带。
(3)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足背伸屈运动,鼓励病人术后24~48小时后下床行走,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,促进下肢静脉回流,以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。
(4)注意观察弹力绷带加压情况,若患肢疼痛是因力绷带过紧,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,重新包扎,不宜过紧。